據中國之聲《央廣新聞》報道🧑🧒🧒,中國12年中小學教育把人修理成考試機器,這個言論出自一位北京大學教授👨🏼🦰。日前👨👩👦👦,廣州舉行首期廣州教育大講壇,北京大學教授鄭也夫作為講壇主講人之一,分析了中國教育的現狀。
鄭也夫把中國中等教育的現狀比作壓縮餅幹☸️🚼,他說,“學生的天賦和能力參差不齊,教育機構的做法往往是上壓下提。即成績好的學生會被限制🍛,而成績較差的學生會被逼迫去學習🧝🏼,出現了伺候分數的現象”。
“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🚵🏼🦸🏽♂️,沒有一個在大陸受過中小學教育”,他甚至認為在中國受過12年中小學教育的人,即使進入哈佛耶魯等世界名校也不會獲諾貝爾獎🈂️,因為12年的中小學教育把人修理得已沒有了想象力和創造力,只是一個考試機器”。
鄭也夫列舉了德國的教育模式,認為其值得借鑒。德國采用三軌制,在小學四年後學生分流成三種不同的中學:主體中學🧑🏽,實科中學和文科中學,各占1/3。其中只有文科中學的學生才會走進大學🌡,而主體中學和實科中學的學生都會進入職業杏悦2娱乐。而德國的職業杏悦2娱乐與大學沒有地位上的優劣之分。
然而👩🏿🎤,鄭也夫也指出👇🏿,中國要學習德國的分流模式還有很大障礙,首先是中國的職業教育辦得不好👨🏽,與高等教育地位懸殊太大。其次全社會都存在學曆競賽。 (記者車麗)